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近期,P2B平臺理財范在業內首推出信用評分體系:通過對企業法人身份證、個人信用報告、企業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銀行開戶許可證、稅務登記證、驗資報告、經營場所租賃合同、以及近三年的財務報表進行調查,通過相關數據模型對所融資項目進行綜合評分。
數據金融時代真的來了?有專家指出:“理想狀態下的大數據金融是可以通過整合碎片化的信息,合理模型、量化分析,并給借款主體及借款行為以充分的風險定價。但目前條件下,包括不同緯度的數據來源的真實性、有效性、可追溯性還不足以支撐。
雖然離理想狀態下的大數據應用仍有較大差距,但理財范CEO申磊認為,在當下大數據應用還不成熟的基礎上,通過傳統金融手段的嚴審結合部分大數據應用,這是目前降低投資風險最有效的辦法。
究其原因,一方面主流征信數據庫如央行征信數據庫,對P2P平臺是否允許接入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思考和落實時間,另一方面,通過購買和共享數據庫的方式又會讓大多數平臺陷入對成本及效果的長期衡量。而P2P行業內的信息數據共享在當下競爭激烈的市場顯然缺乏合理機制。
有一點毋庸置疑,對P2P而言, 風控是其核心,而目前,在多數P2P比較傳統的運作方式下,風控作業主要依靠平臺風控團隊對于細分市場和行業的熟悉,傳統信貸抵押擔保的介入以及風控人員以經驗來進行判斷為主的風控能力建設之中,從長遠來看,P2P需要通過完善征信數據庫,獲取更多來源的征信渠道完善來提高自身的風控能力。
“通過大數據手段,網貸平臺可以很輕易的在內部為借款人評級。對于風險的掌控上,將達到前所未有的安全級別。”多位業內人士對此保持一致觀點。
人人貸CEO楊一夫也坦言,P2P需要用大數據來建立更加精確的信用數據分析。“P2P未來的產品競爭不僅僅在線上產品,更在于后臺的數據搜集和整理。對于P2P而言,下一個戰場將會是大數據。”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