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注:左為李彥宏,右為陸奇)
1月18日早上10點,李彥宏和陸奇一起步入百度“青玉案”會議室,共同接受媒體專訪,兩人默契地都穿了帶藍色的長袖T恤。
前一天,百度任命微軟集團前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擔任百度公司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這條消息刷爆了科技界朋友圈。
這是近兩年來新任百度公司高管中,李彥宏唯一親自陪伴參加的媒體溝通會。百度公司總裁的職位此前由張亞勤擔任,而首席運營官的職位空缺已久。
此時正值全球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科技巨頭爭相布局。而百度,正在由搜索向人工智能艱難轉型,這無異于二次創業。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其市值已經與騰訊、阿里拉開距離,幾乎要從BAT中掉隊。
接印者陸奇,在18日的專訪中表現出自信與謙遜。曾有傳言,阿里、騰訊、Uber、滴滴等互聯網公司,在聽聞陸奇從微軟離職后,都曾向他發出邀約,但是陸奇卻選擇了正在輿論低谷的百度,他對百度的看法與外界完全不同。
“機遇和挑戰都足夠大”
1999年創業,2005年上市,百度在互聯網時代成為中國第一大互聯網入口,可是這個地位在移動互聯網到來的短短幾年前已經遭到了極大的挑戰。百度在BAT中幾乎掉隊,向人工智能的轉型無異于二次創業,用李彥宏的話來說:“機遇和挑戰都足夠大。”
挑戰在于,百度以往的流量入口地位,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已經被削弱。百度之前主要的盈利模式是競價排名和流量帶來廣告變現。可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流量被各種APP瓜分,人們不再依賴搜索來接入互聯網。百度重金砸下的O2O,除了百度外賣,高頻應用不多。外部壓力接踵而至。2016年的百度深陷輿論漩渦,年初的血友病吧貼吧事件、魏則西事件、原百度用戶體驗部總監劉超演講的低俗PPT事件、前百度副總裁李明遠涉嫌經濟問題而后被離職,百度的公關事件以每季度一次的頻率出現。
機遇在于,過去五六年的時間,百度在人工智能研發方面投入巨大,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和電子工程系副教授、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吳恩達的加盟,讓百度在語音和圖像識別方面躋身一流水平。王勁帶領的無人駕駛事業部在全球率先提出“三年商用、五年量產”的目標,無人駕駛在今年的CES上大熱,成為未來各大廠商奮力拼殺的賽道。
這是一個互聯網巨頭在新時代的重新定位。
陸奇用“天時、地利、人和”來解釋自己的到來。天時,是人工智能時代的開啟。地利,即中國是一個創新的大陸,中國的傳統計算機工業沒有美國強,但這在大變革的時代反而是個優勢,因為創新的空間更大。人和,是中國有一批優秀的互聯網公司,百度的文化以技術為主,搜索引擎是人工智能的雛形,百度建立了很好的基礎。
在他看來,在百度工作,是兩次浪潮的匯聚,一個是人工智能的崛起,一個是中國的崛起,此時能夠貢獻自己的知識與能力,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
“意見不同先按下屬的辦”
最近幾天,李彥宏都在與陸奇溝通百度成功轉型需要解決的最關鍵的問題。但是顯然,他還不準備對媒體公開。
在李彥宏看來,百度有起起伏伏是很正常的事情。他回憶起2007年,百度上市之后,他曾一度認為在公司只要管好三個人就好——CTO、CFO、COO,結果這三個人都因為各種原因離開了百度,一個退休了,一個創業了,還有一個因為游泳出了事故。他認為一個公司最大的挑戰不是來自外界,而是有沒有優秀的團隊一起做事。“我記得可口可樂的一位高管曾說過,你把我的工廠拿走都關系,只要團隊能留下來。對傳統公司是這樣,對互聯網公司更是這樣。”李彥宏說。
對陸奇,李彥宏表現出了充分的欣賞和信任。他在溝通會一開始便講起自己與陸奇相識近20年的經歷。90年代末兩人都在硅谷,后來李彥宏回國創業,陸奇去了雅虎。2004年百度上市之前,李彥宏回硅谷,還專門與陸奇吃飯聊天,發現共同語言還是非常多。之后兩人交流不斷,最近幾年,李彥宏與陸奇以及其他幾個朋友組織了一個活動,每年夏天在美國找一個酒店封閉起來交流技術的趨勢和產業的發展路徑。李彥宏透露,自己曾經就在講話中引用過陸奇的觀點。
在專訪中,李彥宏表示未來會充分放權給陸奇。他澄清自己在公司的角色:“我在公司總體是比較放權的。一般如果我和下屬意見不同,就兩種處理方法:首先,先按下屬意見辦,如果成功了,說明我領導有方。如果不行,再按我的來。”
他表示,自己今后將把更多的經歷放在戰略、文化塑造、人才培養和吸引等方面,同時,會多花一點時間在投資上。投資雖然不是百度的核心業務,但是對百度有很大影響,百度的投資主要目的是與上下游共建好的生態。
“團隊的力量”
“我認識Robin很久,信任很重要。這個工作有兩個特點:第一,能發揮我的經驗和能力;第二,是對工業和社會的貢獻可以盡可能起到最大作用。在人工智能推動整個大環境下,百度所處的位置整體來講是最加權的。”陸奇表示。
陸奇與人工智能淵源已久,李彥宏稱“我知道的人工智能知識,不到陸奇的1/10。”陸奇于1988年畢業于復旦大學,獲計算機科學學士、碩士學位,畢業后留校任教。此后陸奇奔赴美國,開始在卡耐基梅隆大學就讀,獲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陸奇向網易科技坦言,自己的博士論文并不是關于人工智能的,而是關于操作系統的。但是因為他對搜索引擎很感興趣,搜索引擎在本質上所做的事,就是把人類的知識管理起來。要想做好搜索引擎,就需要了解預言、知識、文字、視頻等,因此他本人也曾做過語音識別方面的研究,在IBM做過與視覺相關的工作,對算法也一直很感興趣。“過去十多年,我對人工智能的進展一直follow得比較勤,個人興趣一直在。”陸奇表示。
陸奇對人工智能在中國的發展充滿信心。他向在座的媒體表示,他觀察到,美國在人工智能方面雖然比較強,但是中國與美國的差距縮小得越來越快。在人工智能時代,數據是一大“自然資源”,中國人多地廣,產生數據的機會多,這正是一大優勢。他認為,中國傳統的IT產業比較弱,反而是件好事。
“未來人工智能的研發會進入一個完全不同的時代。”陸奇認為,人工智能的應用必須和理論研究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出更多的創新成果。百度開放人工智能平臺,既能給研究者提供很多幫助,同時也能給百度帶來很多的機會。
但是,陸奇顯然是一個專業的履新者,他并不急于談自己的想法:“我才剛來兩天。”他笑著說。當有記者問,他過往的成功經驗有哪些可以用在百度時,他沒有強調自己的優勢,他的回答是:“我覺得要把事情做成功,最重要是團隊的力量。”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