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會在京召開,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刷爆全網。
站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歷史節點,報告中突出強調了新時代各領域的改革與創新,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前沿科技被賦予重任,成為未來啟動發展新動能的關鍵。
同時,今年兩會上,互聯網、科技領域企業家再次成為熱點,以李彥宏、馬化騰領銜的委員代表團達到19人,再創新高。
其中,資深的“連任委員”李彥宏帶來的多項提案及其過去一年來的多次發聲,都與《政府工作報告》不謀而合,堪稱“押題擔當”,其政策水準似乎已接近政府“智囊”。
“快速崛起的新動能”VS“AI新動能”
《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快速崛起的新動能,正在重塑經濟增長格局、深刻改變生產生活方式,成為中國創新發展的新標志”。
而與此相承,作為“智能革命”倡導者,李彥宏曾多次指出,當前,互聯網人口紅利日漸趨薄,中國互聯網網民的成長速度都已經慢于中國GDP的成長速度,人工智能將作為“新動能”,在未來幾十年中不斷推進數字經濟發展。

“包容審慎監管”與“包容創新”
在談及創新監管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加快新舊發展動能接續轉換,深入開展‘互聯網+’行動,實行包容審慎監管。推動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傳統產業深刻重塑”。
對此,日前,李彥宏對外介紹自己今年提案時明確表示,從政策上,中國政府總體來講還是比較開放和開明的,它愿意讓這些新的東西先進行嘗試,即使在相關法律還不夠健全的情況下,它的總體態度也是鼓勵創新的。像去年我把無人車開到五環上,相關部門雖然做出了處罰,但整體對創新的事有一定的包容程度。
“發展智能產業,拓展智能生活”VS “AI正在改變消費端和供給側”

報告進一步指出,發展壯大新動能,做大做強新興產業集群,實施大數據發展行動,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在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多領域推進“互聯網+”,發展智能產業,拓展智能生活。
關于智能生活,在2017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李彥宏暢想,未來的城市“應該是一個沒有擁堵的城市,應該是人們的生活都很幸福的城市,應該是沒有什么身份認證、排隊,沒有污染,每個人都很健康,工作的時候效率很高,休息的時候心情非常放松……這才是一個好的城市。”
而在智能產業上,李彥宏認為,人工智能在供給側大有可為。“我們跟首鋼說檢測完全可以用人工智能來替代,他覺得這個挺好,我們做不了,你們來做好了。比如我們跟大興的農民對桃子進行的分揀,我們說機器可以做,你要能做就去做。還有慶豐包子鋪。也就是機器可以做很好的預測,把傳統的產業不管是農業也好,工業也好,還是服務業也好,他們普遍可以更加開放一些。”
“塑造區域發展新格局”VS “AI重構區域經濟版圖”
報告中強調,要“塑造區域發展新格局”。
對此,李彥宏也在科技層面提出解決方案。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人工智能這種數據與算法相互驅動的方法論,天然強調開放共享的理念及發展模式,意味著過去依賴于區位、自然資源、人力儲備、核心技術等稟賦分工和分布的傳統產業格局,在人工智能時代將圍繞數據和計算資源,得到重構。”

“以企業為主體,加強技術創新體系建設”VS“AI開放平臺”
此次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提到,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高標準建設國家實驗室,鼓勵企業牽頭實施重大科技項目,支持科研院所、高校與企業融通創新,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并號召以企業為主體加強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涌現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和新型研發機構。
在今年的政協提案中,李彥宏建議鼓勵企業開放人工智能平臺。他認為,“人工智能正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對經濟的影響將遠超歷次技術革命。人工智能開放平臺作為二者融合創新的重要基礎設施,將在促進傳統行業智能轉型,助力實體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在這方面,除了政府授權百度牽頭建立的“百度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和“自動駕駛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百度的PaddlePaddle、DuerOS、Apollo等幾大開放平臺的也做了積極探索,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應用效果。
“中國‘加速度’”VS“中國速度”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集眾智匯眾力,一定能跑出中國創新‘加速度’。”說明,未來中國在國際上的比較優勢正在從低成本、人口紅利,向創新引領。
近年來,百度人工智能高速發展,自動駕駛等重點方向成為該領域國際競爭中不容忽視的中國力量,其強勁的發展勢頭也被稱為自動駕駛的“中國速度”。
………………………………未完待續的分界線……………………………………………………
實際上,早在2015年,李彥宏就進入了提案 “開掛”狀態。當年他提案建議設立“中國大腦”。
四個月后,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 網 +”行動的指導意見》,其中就已提到“人工智能”。2016 年 5 月,國務院再次頒發《“互聯網 +”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 案》,正式提出人工智能產業綱領。
2017 年 3 月,百度獲批主導籌建“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這也可以看作政府層面對“中國大腦計劃”的又一回響。

包容鼓勵創新的政府,與勇于探索創新的企業,兩者間的良好互動,是中國經濟保持高速增長的秘訣之一,李彥宏“政府智囊”般的“開掛”,讓我們看到,在智能產業化領域,這種良性互動還在繼續。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