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合作司消息顯示,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3D 半導體顆粒具有 2D 特性,可用于光電化學過程 —— 光用于驅動化學反應 —— 從而推動太陽能轉換技術。該項研究也可使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將氨轉化為氫和生產過氧化氫的可再生能源技術受益。該研究的論文發表在《Nature Materials》期刊上。

研究人員將重點放在半導體釩酸鉍上,釩酸鉍的顆粒可吸收光,然后利用光的能量氧化水分子。半導體顆粒本身形狀各異,具有 3D 曲面,各個面之間相互成角度,并在粒子曲面上的邊緣處相交,且并非所有平面都是相同的,因具有不同的結構,而產生不同的能級和電子性質。研究人員發現,三維粒子實際上可擁有二維材料的電子特性,在這種情況下,過渡逐漸發生在靠近平面會聚的邊緣,即所謂的過渡區。“調整”電子特性并定制用于光催化過程的粒子,還可通過化學摻雜改變近邊緣過渡區的寬度來調整特性。
特別提醒:本網信息來自于互聯網,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