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上午,“2019網易未來大會”之“未來數字生活專場論壇”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召開。大會邀請了最潮的商業巨子,準獨角獸公司創始人,前衛科技的塑造者,各產業資深技術專家,一同將目光集中在數字科技與日常生活的“親密關系”上,發現與挖掘數字技術給現今生活帶來的影響與變化,探索未來科技將會如何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
本次大會由杭州市人民政府和網易集團聯合主辦,杭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杭州濱江區人民政府、杭州蕭山區人民政府、北京網易傳媒有限公司及網易(杭州)網絡有限公司承辦。
“網易未來大會”是舉辦了五屆的“網易未來科技峰會”的升級IP。歷經6年發展,網易未來科技峰會已經成為科技界最有影響力的大會之一。在新科技、新經濟浪潮中,網易科技緊跟時代脈搏,搭建未來科技大會平臺,聚焦大科技領域的動態、趨勢和成果,展現泛科技領域的思想、聲音和洞見,為數字經濟時代貢獻建設性的智慧、主張,發現富有活力的新勢力、新能量。
不帶現金,可以游遍全城;足不出戶,亦能接受名師輔導;解方雙手,也可駕車風馳電掣;智慧城市,萬物互聯時代已悄然而至。毫無疑問,數字科技正在重塑一家家企業的生產效率,革新一個個家庭的生活方式。
未來,數字還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未來數字生活】專場論壇特設主題演講、巔峰對話、兩場圓桌論壇三部分,為觀眾詳解技術創新帶來的創新之變。
網易味央CEO倪金德
網易味央CEO倪金德作為開場演講嘉賓,發表了他對國內養豬業生產現狀、味央模式的先進經驗,以及未來科技賦能農業,對提升生產效率及產品品質作用的看法和心得。他談到,養殖方式與技術的模式化迭代跟做互聯網產品是一樣的概念,讓國人吃上安心美味的豬肉是網易味央不變的初心。“我們呼吁全行業更關注國人的食品安全,采用更環保、高效、科學的養殖模式,提升養殖的規模化、標準化、綠色化水平”。
對于本次網易未來大會的熱門主題“區塊鏈技術”,倪金德也談了其與養豬業的結合。“未來,區塊鏈的溯源系統,可以通過區塊鏈來詳細記錄生豬的全周期數據鏈條,并經過加密算法對數據進行保護和有效性驗證,一方面可以保證豬肉的品牌價值,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消費者及客戶的購買權益,保證買到的豬肉是健康、高品質的。”
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吳聲
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吳聲發表題為《年輕商業的場景創新》主題演講。吳聲表示,“一旦數據成為運維、成為商業邏輯的底層,我們對于數據這種新資源基于計算能力本身的運用,就一去不回。新的產業基本環境是,數字商業的每一步不僅是嶄新的范式轉移,也意味著全新規則在重新定義那些習以為常的痛點。”
他告訴大家,對于萬物皆可流轉的 “魚塘主義”、“輕食的主食化”、“大品牌小市場”的趨勢和變化,其背后都隱含了這個時代真實的“游戲規則”:只有邊緣,才意味著這個時代的主流,只有小眾和圈層不斷深入所形成的知識圖譜,才可以構建出完整的全新意義上的新品類生長和養成。
(從左至右)網易傳媒主持人曹丹丹;編程貓創始人兼CEO李天馳;小盒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PO賈曉明;51Talk聯合創始人兼首席運營官張禮明;網易有道副總裁、有道少兒英語負責人何皓瑜
在線教育行業未來和發展空間毋庸置疑,但這個行業中也存在魚龍混雜、盲追風口、信奉流量等行業亂相,在線教育到底能不能賺到錢?
李天馳指出,當前整個在線教育存在低效增長和超量供應。“如果一個在線機構,前20%的銷售、前20%的老師,把這些效能高的部分提出來,肯定是賺錢的。大部分虧損是在后面的部分,就是實際上這個機構沒有這樣的供應能力,但是它超量提供了它的服務。如果一家企業非常重視當前這一場規模戰爭輸贏的時候,會傾向于在這里面做過多的投入,這個投入就會帶來非常低效能的增長”。
而賈曉明認為,互聯網在別的行業可以進行效率提升,在教育方面的價值反倒不明顯。“如果在教育方面的一些小切口,在某一個特定的領域是很有可能掙錢的,但是要想規模化做成一個平臺類似的系統,我覺得這個路還是蠻長的,確實要不斷有資金投入進來”。
張禮明表示,燒錢在線上教育行業是存在的,尤其是一些頭部的企業。“如果沒有快速的市場投入就沒有快速的增長,但是如果你失去了對產品和用戶的關注,那么你的增長肯定是不可持續的,這個不可持續也是不可取的。我們不認為這個行業永遠會燒錢下去”。
何皓瑜指出,無論是線下教育還是在線教育,本質是在教育,而不是“在線”,回到教育產品本身,企業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在教研、產品的打磨上,找到好的老師,做出讓學生喜歡且有價值的產品,這才是一個教育生意能夠做長久的一個根本。
雷鳥科技CEO、TCL工業研究院副院長李宏偉
雷鳥科技CEO、TCL工業研究院副院長李宏偉發表了《從通用互聯網到場景互聯網:一個被忽視的未來》的主題演講。整個移動互聯網開始進入下半場之后,除了AI、區塊鏈、未來數字生活之外,還有一個被忽視的、但有較大發展前途的機會,李宏偉認為這個機會是“場景互聯網”。
李宏偉提出“場景互聯網”概念,他對此下了一個定義:在智能電視、智能音箱、手表、眼鏡包括家庭IoT等場景、設備商的互聯網。
同盾科技副總裁、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李曉林
李曉林介紹,通過安全的多方計算,信息層可以做出一些決策;模型可以加密,模型互相之間又產生一些共享知識,通過模型層可做一些開放共享;在認知層,通過模型特征提取一個中間層的特征,然后做一些聯邦學習。“比如說電商和電信運營商,它們之間存在一定的信息壁壘,而通過認知層的知識聯邦可以進行共享,對用戶真實情況做出更好的判斷”。
(從左至右)WIFI新連接創始人郭雪紅、小紅書合伙人曾秀蓮、蘑菇街資深副總裁黃昭潔
曾秀蓮認為95后、00后成長的環境跟70后、80后非常不一樣,他們出生就是有移動互聯網,所以他們跟90后可能還不太一樣。但總結到大眾層面的消費,爆款誕生越來越難了,反而是經常出現在細分領域,比如盲盒、潮鞋。新消費、潮文化背后其實是在表達自我。
未來爆紅的產品應該具備哪些特質?曾秀蓮總結道,第一個是走進用戶,這是必要元素;第二是品質感。
黃昭潔也認為現在的年輕人非常愿意為文化認同、價值去買單。“我認為這是認同付費,他并不是真的需要這個東西,就是覺得這是我的價值觀、我的主張,所以我希望為認同付費,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黃昭潔提到。
“他要消耗的內容,他要看的短視頻、要看的直播、要消耗的圖文、要獲取的信息量非常大。”黃昭潔表示,“所以我們的努力會偏向這方面。比如說直播就是一個比短視頻要更加豐富、更加用力的一個模式,它的互動性、沉浸性更強,在這方面我們就會有更大的投入。”
《長安十二時辰》總制片人梁超
梁超認為,目前影視行業彌漫著寒冬的論調,但這其實是市場去泡沫的表層反應,表面的寒冬之下,市場正在呈現出精品化的趨勢,粗制濫造的作品逐漸失去了生存空間。
網易伏羲人工智能實驗室李仁杰
網易伏羲人工智能實驗室負責人李仁杰分享了《AI讓游戲更美好》的主旨演講。李仁杰表示,游戲并不是洪水猛獸,而是讓我們與同伴交流最輕松的方式,甚至是一種獲得技能最有效的手段。此外游戲還推動了CPU/GPU等硬件的發展,催生了非常多新模式的發展,比如直播;游戲還是很多新技術的載體,比如人工智能。“游戲已經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它不僅是我們個人的娛樂方式,還間接推動了社會的發展。”
“文化創意產業是21世紀國家軟實力競爭的制高點,是每個國家向外輸出價值和文化觀非常重要的一環,但這目前還是國家的短板,我們希望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實現彎道超車,助力文化輸出。”李仁杰表示。
(從左至右)深圳晚報社總經理、首席創意官周智琛;普華資本合伙人何偉;傳音控股移動互聯業務負責人邱郁晟;大疆創新教育業務負責人王亞浜
從AI主播的亮相到無人車量產,從AI芯片熱潮升溫到萬物互聯的全面爆發,近兩年已成為中國人工智能從實驗室走向商業化關鍵性的時間點。未來有哪些“中國技術”的發展值得期待?
何偉表示,未來的市場有挑戰同時也有機遇,中國的工業產業鏈是非常完備的,但整個產業面臨升級換代和迭代的可能性。“從投資的角度來看,主要還看基于這兩大領域里面所催生的養老、健康、醫療、精準醫療包括腫瘤,這是醫療領域;從機器人特別是工業機器人,包括工業互聯網,以及為我們整個制造業帶來第二步提升的領域,我們會重點關注”。
邱郁晟指出,全球科技發展趨勢從早期AlphaGo戰勝棋王以及到5G的商用,到最近的區塊鏈,這些新技術都把人類的生活提上一個臺階。“我們也看好這三個大的技術領域,特別是在工業革命之后,可能為接下來的人類生活提供了另一場所謂的數字化或者科技的革命”。
而王亞浜介紹,他比較關注人工智能、機器人這類的應用。“我們會看到在國內很多這種技術,在工廠里,除了用機器人裝配硬件,還對無人機具有的機器視覺、肢體識別、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的功能,都用智能化的設備和一套解決方法來檢測它。也就是說,未來會有智能化的工廠來改變整個的制造業的場景,人工的替代包括一些智能化設備的應用,在未來一段時間會大量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