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見過那種拍高速物體的照片,比如揮舞胳膊的運動員,照片里胳膊是一片殘影,因為胳膊運動速度比快門速度快。視頻同樣,本質(zhì)是攝像機一副一副圖片拍出來的,依然有快門時間比運動物體慢,單幀畫面里有拖尾的現(xiàn)象。
這個拖尾的畫面,給了大腦一個很重要的信息,就是物體的運動方向至少是運動態(tài)勢。肉眼看東西類似這個情況,雖然每秒處理不了幾次,但每次處理的都是帶有類似拖尾效果的畫面,用數(shù)學的說法,是矢量數(shù)據(jù)。 ( 推薦學習:web前端視頻教程)
而游戲的問題是每一幅畫面都是計算的結(jié)果,畫面是標量,物體的位置是固定的。每一幅畫面里胳膊都是靜止的,只有幾幅圖連貫的看起來,才能感覺到運動。所以信息在傳遞上是滯后的,所謂的運動需要大腦腦補出來。
極端一點,玩游戲最怕什么,卡,游戲24幀,其實就是一秒卡24下,丟失的信息很多。只有進一步的提高幀率、補足信息,大腦才能按照常理對待。
另外,這里說下,144hz是顯示的刷新率,24、60是畫面的刷新率。不是一個概念。144的顯示器配24fps的游戲是沒法讓超神的。說畫面速度時,二者取最低的那個值。
在電腦上用鼠標快速畫圓,可以清晰的看到會有8個左右的鼠標小箭頭(殘影),144hz的屏幕有大概15到20個鼠標,這個時候,題主再來看自己的手指頭,用手指頭快速畫圓,可以看到無數(shù)個手(對比電腦的鼠標殘影)。
這說明人眼每秒能處理的信息是非常多的,至少大于每秒144fps,這也就正好證實了24fps的電影只是科技落后時期的產(chǎn)物,僅僅是保證了人能把它看連慣而已。
至于為什么現(xiàn)在大多數(shù)還是24fps的電影,因為省錢, 制片方省錢,觀眾也能少花錢。 反正觀眾這幾十年看的都是24fps的電影,也沒人吐槽這個,大家都很開心。
60hz的電腦,同樣是效率底下的顯示方式。用習慣了144hz的屏幕,會覺得144hz只能保證基本的流暢而已,
至于顯示器的刷新率多少是個頂,那真不知道,反正至少在1000fps以上。
人眼絕對不是只能看出24fps。 假如人眼只能看出24fps,那么用這雙眼睛看世界,世界會很卡的。為什么144和60差距這么大,
是因為真實世界的物體移動中,物體本身是沒有fps的,物體本身不存在1秒刷新多少下,物體是無間隙,無fps的方式運動(可以理解為無限大的fps),所以在電腦顯示器上:fps越大,人眼看顯示器的畫面就會越流暢,越舒服,越?jīng)]有卡頓,越接近現(xiàn)實世界的流暢感。
而且,144fps同樣不是人眼所能接受的極限,240fps也不是,現(xiàn)在還沒有能模糊測量的民用設備,等到以后出來2000hz的顯示器后,顯示器的畫面運動軌跡就足以接近現(xiàn)實(無卡頓的世界)了。
或者人眼干脆就沒有fps上限這種說法,fps只是為了模擬人眼觀察世界的運動,而做出來了結(jié)論方案。 為了足夠騙過人眼,將來一定會把顯示器的刷新率提高到相當相當高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