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與投資者聊及P2P平臺,風控必然是聊天的核心;談及風控,又必然會以銀行作為參照物。銀行作為傳統金融領域的領頭羊,因其較低的壞賬率,經常被業內人士作為成功的案例拿來分析。
銀行風控的成功依靠的是其長久發展中建立的科學、可行的制度以及大數定理。銀行作為基礎金融行業,其寬廣的業務覆蓋面為大數定理提供了充分條件。基于此理論,部分P2P業內人士提出了P2P的大數據風控模型,并以阿里數據金融作為成功案例佐證該理論。
筆者認為,大數據僅僅是P2P發展的一個方向。從風控角度來看,大數據作為數據的集合,其為平臺提供的僅僅是數據參考。平臺從數據中分析得出的結論僅僅是對未來的預測,也就是說大數據只能用于貸款評級或者貸前審核,在風險對沖方面沒有絲毫作用。同樣以阿里為例,我們不得不承認阿里的成功與大數據密不可分,但細心的人會發現,阿里小貸的貸款采用的是應收賬款的質押,也就是說在對沖方面得到了強化。這才是阿里小貸壞賬率一直低于銀行的關鍵核心。大數據作為基于數據的一種推測結果,對于現實的違信行為缺乏強制約力;因此對P2P平臺而言,其風控的核心不僅僅是大數據,還有平臺的追償能力。
縱觀整個P2P行業,經歷過跑路潮、擔保風波后,越來越多的平臺轉為實物抵押模式。抵押模式的突然興起,根本原因就是平臺可以依靠這一模式提高自身的追償能力。以錢多多為例,該平臺采用的是多元化小微金融體的商業模式,有效的規避騙貸的同時也為平臺提供了借款方的有效數據。以抵押為核心的錢多多,由于有實物房產抵押,一旦借款人出現逾期,平臺可以第一時間處置抵押物對風險進行對沖。數據為平臺帶來的是理論基礎,追償能力為平臺帶來的是對借款人的約束力,二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可以說,P2P平臺風控今后的發展必然是圍繞著這兩個方面同步進行。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