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議5G
通信業如同一條神經元:最先接收到刺激的是網絡層,經過統一標準、搭建架構、鋪設設備等一系列復雜且內在關聯的環節,最后才輪到終端層做出反應。不過在5G時代,這樣的產業發展模式有了戲劇性的翻轉,產業的革新,正從位于神經元末梢的終端層,傳遞動能給網絡層,產業前進的方向是要從終端層尋找坐標了。
正如聯想集團副總裁黃瑩所言,通信市場從產品經濟向體驗經濟時代過渡,諦聽用戶的訴求已經不再只是終端廠商把產品做得更好看、使用變得更流暢那么簡單,而是要全產業鏈尋找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適應“服務型通信網絡”的時代已經到來。“5G時代,業界將會搭建一個符合終端需求的網絡架構,會把全球聯系起來。”黃瑩補充說。
物聯網與5G的碰撞
2020年是5G全球商用的元年,不過5G的終端會是什么樣、有怎樣的屬性、有怎樣的升級,目前還很難有明確的表述,唯一能夠達成的共識,只有“物物相連”。不過在終端廠商看來,這樣的描述意味著一個潛力巨大的商業機會。
進入4G時代,智能手機的增長遇到天花板,以產品為主導的業務形態逐漸走進窄巷。在展訊通信全球副總裁康一看來,繼續經營增長緩慢的手機市場不利于長遠發展,而讓用戶接觸更多能夠聯網的其他類型終端產品,有了比以往更強的實際意義。
于是從2015年開始,以蘋果、三星和華為等為首的領軍型手機廠商,開始在手機之外開辟可穿戴設備、VR(Virtual Reality,虛擬現實)終端、智能盒子等產品線,取得的成績也不盡相同,并為之冠以“物聯網”的名義。
不過從結果來看,以“物聯網”的名義推動物物相連,效果并不理想。某業內人士表示,在此過程中,終端廠商成為開導用戶的先知。只是鑒于網絡的局限性,這些產品無法大規模接入4G網絡;如果連接局限在WLAN、Bluetooth和Zigbee等無線協議的基礎上,物物相連需要背負高能耗和共享信息成本高等一系列問題。
沒能接入更有價值的移動網絡,自然很難促成產品銷量的飛速增長。以可穿戴設備為例,據Research and Markets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相應產品的全球銷量7250萬部,還不到智能手機的10%。
不過在黃瑩看來,并不算龐大的購買群體,很可能成為引爆市場的定時炸彈,不時將被點燃。他表示越來越多智能硬件的出現,讓手機主導的二維通信模型,朝著人與信息、人與物、物與物的多維通信模型轉變;之前手機只負責信息傳遞,如今豐富的智能硬件還實現了產品管控。此時此刻,產品層已經做好準備,就差一張廣域覆蓋的網絡,業者將希望寄托于5G時代。
“屆時,推動市場增長的將不再是企業,而是用戶需求。一旦用戶需求能夠驅動市場,終端廠商的機會也就出現了。”某業內人士表示,連接到網絡的各類智能硬件將重構用戶的生活方式,這也將營造全新的消費需求,開啟全新商業機會。
“2020年,可穿戴市場規模將會突破270億美元,越來越多能夠接入網絡的終端也將不斷涌現。”該專家的預測時間點,正好讓物聯網的設想與全球5G商用的年限有了交集。兩個獨立的概念,找到了共同發展的機會。
終端推動變革
“每一次網絡升級,都意味著各項指標10倍的增長。”在康一看來,從4G衍生到5G,頻譜效率和網絡帶寬都將迎來10倍以上的增長空間。不過就此認為,5G帶動的不過是終端市場10倍的銷量增長,那就太簡單了,因為連接可能徹底改變終端市場的商業模式,這在之前是從未經歷過的。
在4G時代,用戶購買智能手機,還是通過應用分發平臺下載APP,在智能手機上體驗移動互聯網的各項功能。這些應用生產較為簡單的數據信息并傳送到云端,用戶體驗的服務還處于初級階段。
黃瑩表示,在5G時代用戶個體與具備連接功能的終端成為信息主體。信息交互過程中,用戶需要接收的服務將更加多樣化。正因如此,終端的平臺化屬性將更為突出,更為個性化定制的云服務必須植入其中。
“我們需要將不同的設備接入網絡。”黃瑩表示,屆時用戶需要的是一部可以接入服務的終端設備。該設備可以是手機,也可以是VR眼鏡和可穿戴設備等產品。也正因如此,手機廠商兌現商業價值的方式將不再只是硬件銷售,而是將服務整體打包給用戶,從而創造出全新的商業模式,綜合硬件銷售和云服務的終端廠商可能出現。“未來,通過業務驅動產業增長的商業模式可能成為主流,硬件將成為服務的附屬品。”黃瑩表示。
由此看來,5G時代的到來很可能改變智能終端領域的發展形態,這更需要來自網絡層的調整。某技術專家向記者表示,從現網的屬性來看,容納“物物相連”的理想是不可能的。因此在5G演進過程中,網絡層需要改變之前的空口技術,引入NFV/SDN的網絡架構,進而充分優化NB-IoT技術的使用環境。“來自用戶的需求驅動著5G網絡的建設。”某業內人士表示。
利好
畢竟距離全球5G商用還有4年的時間,現在就談5G終端的最終形態確實還早。不過在芯片環節,一些利好信息已經出現。
整體來看,終端廠商仍處于構想5G形態的階段,短時間內不會有成型的終端推出;不過在芯片領域,5G的勢能已經影響到企業的發展,與科研機構建立合作關系,提早關注全新的工藝技術已經成為他們提前布局的重要方式。
康一表示,展訊已經開始啟動與不同領域的伙伴合作,共同研發和新技術。其中包括清華大學、東南大學、上海科技大學、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等高校和機構,還有中國移動、華為、愛立信、中興、法電、是德科技、羅德科技等企業,共同推進3GPP 5G標準的制定及中國的5G技術外場試驗。“包括高通和聯發科也都開始針對5G市場的布局,并且取得了眾多成績。”某業內人士表示。
按照半導體行業的發展進度推算,2020年用于5G解決方案的工藝制程將整體步入7nm時代,效率更高且功耗更低的方案將進一步改進智能硬件的用戶體驗,這些技術都將幫助5G終端快速走向成熟階段。“5G市場的發展將按部就班地進行。”康一表示。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