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無人駕駛越來越火,雖然專家明確表示,在短時間內由于技術瓶頸,還很難達到5級無人駕駛技術,但既然無人駕駛是未來的一個方向,就像手機一樣,接下來勢必又是一片紅海。

無人駕駛不是一個過氣的熱點新聞
最近,無人駕駛隨著一些互聯網公司的殺入,開始變得熱鬧起來,各種有關無人駕駛的熱點新聞充斥著各大媒體的頭條,以為無人駕駛是最近才火的。其實早在90年前,有工程師們就開始研究無人駕駛。
我們都知道,讓汽車具備自動加速、轉彎和制動并不是很難,難的是汽車能夠像人一樣學會自主“思考”,學會自己決定什么時候改變行駛狀態的能力,而這就是無人駕駛該干的事情。如果具體一點說的話,就是要讓無人駕駛汽車具有完備的“環境感知”能力,能夠準確及時的探測出四周的環境以及準確的對接下來環境要發生的狀態進行預測。

Google最早殺入,結果如何
早在2009年,Google默默開始了自己的無人駕駛項目,使用的車輛是經過改裝過的瑞普斯。據稱,經過多年的測試,該車輛已經積累了大量比肩“老司機”的經驗,而在這背后的支撐,最引人注目的是該車使用探測道路環境的激光雷達。在該技術的調教下,Google無人駕駛汽車迅速學會與道路交通的其他參與者,比如汽車、行人、自行車等建立合作。
同時,因為無人駕駛離不開高精度的定位功能,加上谷歌本身具有大量地圖數據,Google無人駕駛突然讓人們產生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待。然而好景不長,雖然Google無人駕駛具有高精度的定位功能,但是遇上下雪或霧霾等惡略天氣,照常會發生交通事故。

對此,谷歌無人駕駛項目的負責人厄姆森說,“自動駕駛真的出現可能要比曾經預測的時間晚很多,最長可能要晚30年。”話雖這樣說,可很多公司還是有自己的玩法。
滴滴布局,Uber瘋了,著急什么?
毫無疑問,“無人駕駛”汽車會比普通的駕駛員更遵守交通規則,同時加上大數據的支撐,可以有效防止擁堵以及發生車禍,這樣就會達到更高的安全性以及行駛速度,可以說是未來出行的交通方案。
回看我國目前的交通狀況,典型的如北京首都已經成了“首堵”,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不方便。

雖然現在有如滴滴等網約車平臺的出現,但其也只是解決了人們打車難的問題,并沒有降低堵車現象。因此,滴滴、Uber等公司開機積極步入無人駕駛領域,并且一系列大動作不斷,想要抓住這個風口,以免未來被淘汰。
無人駕駛前景可觀,但不好做
據彭博社最新報道,打車巨頭Uber運營的一輛無人駕駛汽車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發生一起交通事故。據現場照片顯示,Uber的沃爾沃SUV無人駕駛汽車翻身在地,旁邊的另一輛汽車身上也有明顯凹痕,可以看出,此次交通事故撞擊力度還是相當大。對于此,Uber官方已經暫停無人駕駛項目,等待車禍調查結果出爐后再做決定。

當然,在互聯網巨頭領域,試驗無人駕駛的并不只有谷歌和Uber兩家,其實蘋果也早已開始嘗試此項目,但結果依然不理想。
據外媒報道,蘋果一直表示對自動駕駛領域“非常感興趣”,但在去年,有傳聞稱蘋果汽車研發部門大幅度裁員,外界認為蘋果造車失敗,徹底退出汽車領域。此后,雖然從蘋果給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一封信上顯示,會持續關注無人駕駛領域,但也沒有掩蓋住蘋果覺知目前并不是介入無人駕駛的好時機。

最后,總結一下。
無人駕駛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可能都不會過氣,并且一直會是一個熱點。
如此具有革命性的技術,雖然還不成熟,但時機一到立馬會給人們生活帶來巨大的改變。
只是實現這一理想還很遙遠,盡管如今各大互聯網巨頭已經開始廝殺,可安全性等技術難題依然沒能突破。
也許未來有了無人駕駛生活會很美好,諸如打車便宜、不堵車、沒有霧霾、休閑娛樂,但目前為止,只能表示期待,別無他法。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