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前,不少網易云音樂的用戶發現,歌單灰了一片,一時間哀鴻遍野。

有人不知情由,開口就罵:“有錢做營銷,沒錢買版權,真是謎一樣的經費。”
后來,網易云音樂發布聲明,大家恍然大悟:原來不是經費的問題。
于是,有的人調轉槍頭,指責當下中國的音樂獨家版權模式,認為其有違互聯網的開放精神,影響音樂傳播。
而且指責得有理有據,說道現在想把歌聽全,得下三四個APP,太麻煩!以至于有些人,說起音樂獨家版權,就恨得牙癢癢。

音樂獨家版權的模式,就這么一無是處、罪孽深重?事情沒那么簡單。
過去沒有獨家版權,但沒人想回到過去
上世紀80年代初,CD首入中國,隨后近二十年時間,堪稱中國音樂的黃金時代。
那時的歌手,專心做音樂即可,因為不愁專輯沒銷量。周華健91年《讓我歡喜讓我憂》和93年《花心》各200多萬;張學友93年《吻別》400萬,96年《忘記你我做不到》300萬。
90年代中期,盜版來了。
盜版CD沒版權成本,價格極低,有人還將不同唱片中的音樂精編入一張CD,正版市場沒幾年便被侵蝕殆盡。

到了21世紀,互聯網興起,盜版CD不流行了,但各類以“試聽”為名的盜鏈,在各大互聯網流量入口的帶動下火爆起來,逼得正版不得不免費,好留住用戶。
那時一個播放器免費聽遍世界,用戶是方便了,歌手苦不堪言。
結果就是,成名歌手無心音樂,而新人出道,偏又千難萬難。
2004年至2013十年間,華語樂壇幾乎一片死水,再無巨星誕生。就算是周杰倫,如果晚幾年出道,恐怕也難有今天的影響力。

那時流行的,大都是稀奇古怪的網絡紅曲,《老鼠愛大米》《那一夜》《求佛》….其他類型的歌,難有出頭之日。
盜版橫行,華語無好歌,于是韓流、日流、歐美音樂大行其道。這樣的日子,誰肯回去?
獨家版權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
毫無疑問,盜版毀了中國音樂。而現階段的解救之道,就是獨家版權。
音樂市場:市場規范化,從獨家版權開始
早在2013年12月,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就發起了打擊盜版行動,聯合了華誼音樂、杰威爾音樂、華研國際等知名唱片公司組建“數字音樂維權聯盟”。
而如果沒有獨家,平臺是沒辦法幫助合作版權方維權打擊盜版的。正是有獨家版權,才大大加速了國內正版化的進程。
有獨家,才有如今的全民版權意識,后來的數字專輯,才能成功。最終各個平臺,幾乎都形成了以“包月會員+數字專輯”為基礎的商業架構。

而成果顯而易見。2006年至2016年,中國數字音樂產業的行業規模增加了10倍,突破150億元。奄奄一息的音樂市場,活起來了!
現在,各大平臺的付費用戶加起來,足有幾千萬。相比過去盜版率超99%的市場,已然天差地別。
有了用戶支持,后來的“騰訊音樂人計劃”、“尋光計劃”等等支持原創歌手的行動,才順理成章。所以像陳粒、花粥等有實力的獨立音樂人,終于能體面地活著。從此,能活下來的,也不止是流行歌手,民謠、搖滾、電音、古風的創作者都有了自己的活路。

從獨家版權開始,中國音樂市場不僅活過來了,也不單調了。
唱片公司和歌手:終于得到該得到的了
上文說了,唱片公司和歌手受盜版荼毒已久。好好的歌手,為了生計,不得不商演走穴。而獨家版權,就是翻身的機會。
因為獨家,所以要爭,最后有能者得之。今年,騰訊音樂娛樂拿下了環球音樂,從此便集齊了環球、索尼、華納音樂三大音樂集團的版權。靠的就是,實力。

它旗下有QQ音樂、酷狗和酷我音樂,用戶量超6億,國內第一。
在數字音樂領域,更是老手了。數字專輯,便由它首創。
有用戶,有成熟的商業模式,這是拿下獨家最關鍵的因素。只有這樣,才可能將版權的價值放到最大,當歌手有了新作品,才更懂得如何推廣。
另外,對盜版的態度,也是加分項。畢竟唱片公司最痛恨的,就是盜版。
而唱片公司能選到好的合作伙伴,其籌碼就是獨家版權模式。
他們被盜版和免費壓抑十幾年,現在終于得到應該得到但一直沒有得到的了,容易么?
所以現在就要他們放棄獨家,把版權分布到全平臺,未免有些苛求。人人都說“欠星爺一張電影票”,刀哥認為,欠歌手的專輯錢也該還上了。
用戶:有競爭才有更好的服務
獨家版權最多,用戶量最大,騰訊音樂娛樂就能高枕無憂了?當然不是!
原因很簡單,你有獨家,我也有獨家。你有環球、索尼、華納,我有滾石、華研,各有千秋。
因此,音樂平臺的競爭,還是離不開服務。拿下獨家的平臺,為了最大化曲庫價值,必然要加強曲庫精細化運營,以及不斷升級產品體驗。
雖然用戶最看重的,就是曲庫,但一來不可能弄到所有版權,二來想拿下唱片公司的版權,做好平臺才是關鍵。有質量的平臺,才能運營好他們的版權,實現利益最大化。
在爭獨家之前,各平臺更要爭得變更好,最終獲益的還是用戶。
所以,相比獨家版權帶來的一點麻煩,就現階段它帶來的好處,我真的是要報之以歌了。更何況,獨家的那點麻煩,也許比你想象的還小。
版權也能共享,獨家不是獨占
獨家版權,誰都想要,就算是講情懷的網易云音樂也不例外,過去曾豪擲2000萬,買下樸樹的《獵戶星座》版權。就在今年,它還拿下了日本愛貝克思的獨家。
但是,獨家非獨占。獨家的意思,更接近于“獨家代理”。不論哪家簽了獨家,唱片公司都會要求做分銷,絕不可能允許一家獨大,形成壟斷。
拿下最多獨家的騰訊音樂娛樂,就一直和其他平臺進行音樂版權轉授權合作。2015年10月,便給網易云音樂轉授了150萬首音樂作品,這是業內首例。

此后,又和太合音樂集團、唱吧、Apple Music等十余家平臺達成合作,涉及國內外音樂平臺、K歌平臺、直播平臺等多個類目。
時至今日,騰訊音樂娛樂授權給網易云音樂的曲庫數量已超500萬首,這些資源都是后者自己選的,價格也很公道。網易云音樂副總裁丁博也親口說過,“他們從來沒有開過讓人一看就覺得毫無誠意的價格。”
那這次網易云音樂的某些歌單為什么灰了?因為網易云平臺上還有太多侵權歌曲。盜版還沒肅清,如何與正版合作?
最后,我要說句老生常談的話:打擊盜版,人人有責。獨家版權只是市場規范化的開始,不是目的。作為普通用戶,我們也還需努力。因為就算是今天,歌手的權益也沒得到全方位保障。此前,薛之謙就吐槽“賺點錢不容易”。

能讓喜歡的歌手專心做音樂,聽到更多的好歌,多下幾個APP這種麻煩,又算得了什么?
懷念盜版、圖方便的人,大概是不知歌手的苦,也難稱得上愛音樂。
本文轉自——金錯刀(微信ID:ijincuodao)
特別提醒:本網信息來自于互聯網,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