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經里有一個關于通天塔的故事,以前我們在與客戶談項目的時候,就是這個狀態。”通天塔的故事,說的是上帝為了阻止人類修建能夠直通上天的高塔,讓不同的族群擁有了各自不同的語言,于是,由于講不同語言的人無法溝通,最終高塔并沒有修建成功。青云科技(qingcloud.com,股票代碼:688316) KubeSphere 容器平臺產品負責人于爽用通天塔的故事,直觀地呈現出了傳統 IT 時代,橫亙在 IT 供應商和企業客戶之間的鴻溝:雙方關注的重點不同,話語體系也不同。IT 供應商談的是技術,而企業客戶關注的是業務:“我們談的是產品和服務,客戶在提需求。”
在于爽看來,當云原生成為云計算的主流,這種“通天塔”式的交流就發生了改變:“現在,通過云原生應用,所有人的溝通邊界已經被打破:我們與客戶之間,客戶內部的不同部門之間,都能夠基于同樣的語言溝通,在同一個頻道。”于爽強調,技術的進階,讓 IT 服務商擁有了更大的能力和可能性,去真正深入企業現實的業務,了解企業真正的需求,并根據不同類型、不同行業的企業,給予更符合其業務場景的、更具針對性的服務。構建更豐富的場景化服務能力,成了青云生態建設的重要戰略和目標之一。
“我們是不是要把所有的技術、產品和服務都融合到青云的底座下?不是的。”沈鷗強調,針對不同客戶,需要按照地域和需求的不同,加以區分,分別對待,給予更符合其需求的解決方案和服務:“客戶群體需求的場景都是不一樣,所以青云科技與合作伙伴為客戶最終交付的產品、服務,一定要圍繞著客戶的需求場景,靈活組合,按需提供給他們。”當場景化服務成為青云科技整個生態體系的共識,那么圍繞這樣的目標,整個生態體系的成員構成、運作機制和發展方向也在發生著潛移默化的改變。
不久前,在蘇州,青云構建了一個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場景,由于整個產業的上下游都希望通過一種機制進行串聯,生態的構建此刻顯得尤其重要。“在工業領域我們需要怎樣的合作伙伴?”林源認為,青云可以提供底層的云平臺,而有了這個平臺后就需要接入數據,所以工廠里的數字化機床數據的接入就需要合作伙伴來完成,事實上,有很多合作伙伴都在做類似數據采集終端的事。“他們要做的就是把這些工業機床數據,轉化成數字化的數據再傳到我們的云平臺上。”林源認為,青云在打造場景化服務的同時,需要三類合作伙伴:第一類是做邊緣設備的,比如攝像頭、傳感器、紅外設備……這些都是青云構建生態場景服務的關鍵合作伙伴;第二類是應用廠商,比如 MES 系統廠商和 ERP 廠商,主要是和青云的平臺做聯動,進而提供更為專業的場景化服務;第三類是應用開發廠商,當客戶有了平臺,有了終端設備和各種應用后,如何將業務流程串聯起來,形成大屏系統或整體管控系統,這就需要應用開發商發揮作用。
“你可以抽象地理解為,我們在構建一個場景的時候,就像一個啞鈴的結構,一端是應用,一端是終端,而青云就是中間那個桿。”林源表示,簡單說就是應用開發商、平臺廠商、設備廠商三者合力才能成就一個典型的場景方案。
當下,整個科技領域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一個強調融合、整合的階段,一個更重視協調統一的階段。青云科技,也從技術到商業、再到業務場景,所圍繞的,皆是客戶需求。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