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AI帶來變革性突破形成共識,但同時,如何擁抱AI熱潮,將大模型與分布在車間、工廠、偏遠機房的企業業務相結合,是擺在所有企業面前的問題。
在云原生、信創等新形勢下,既要仰望星空,在AI大潮中不掉隊,也要腳踏實地,構建可靠安全的數字基礎,這是無數企業對IT業務的期盼,也是作為服務商的青云科技(qingcloud.com)以云易捷產品給出的答案。
前瞻AI 助力企業在大模型 浪潮不掉隊
chatGPT爆火以來,國內陸續發布近百個大模型產品,AIGC技術以其高效的生產力和簡單的交互方式再度吸引大量關注。
需要看到的是,目前國內大模型以基礎大模型為主,多停留在對話、圖像生成用途,尚未如同曾經云計算帶來的數字化變革一般,參與到眾多行業與產業的數字化中。
因此,有AI行業人士認為,當下通用大模型帶來的AIGC火爆只是剛剛開始,后續還將迎來以產業大模型為代表的更多爆發。《中國AIGC產業全景報告暨AIGC 50》顯示,預計2023年我國AIGC產業市場規模可達170億人民幣,2030年市場規模將超萬億人民幣。
沒有企業愿意在新一波AI浪潮中掉隊,但有能力和成本自研大模型的終究是少數。企業如何便捷使用大模型,低成本地將AI用于業務?
青云科技云易捷產品經理曹振表示,云易捷AI一體機可完美滿足眾多企業客戶的需求。
他介紹,云易捷AI一體機架構分為三層:底層為基于云易捷AI一體機快速搭建支持AI或渲染的混合算力集群;在AI算力調度管理層支持虛擬機和K8s 雙管理與調度,通過容器和虛擬機的“雙引擎”同時運行容器和虛機的異構負載,保證多樣的算力提供;上層為AI應用開發平臺,集成PyTorch等AI框架及MaaS(模型即服務)服務,并通過MCCFlow實現AI應用生命周期的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MaaS服務內置ChatGPT、GLM和LlaMA大模型,也支持通義千問、盤古、混元、GPT-4、Claude、Falcon等國內外大模型,企業可以結合業務數據進行高效的推理訓練,來適配業務場景。
在使用時,集群底層實時根據負載情況自動調整運行資源數量,滿足不同規模的AI計算需求。企業可以借助調度平臺的節點管理、集群的自動檢測、容器運行狀態的管理等多方面能力,直觀感知集群的健康情況,確保系統的穩定可靠。
除此之外,云易捷AI一體機還具備兼容性強和數據安全優勢。AI一體機支持x86架構包括通用芯片或信創芯片,也支持國產或進口的GPU算力卡,訓練模型的業務數據都在本地存放,支持數據加密處理,保證業務數據的安全性。
長遠來看,大模型等AI技術和產品的創新,激發了企業對自身數字化與AI結合的積極性,催生出眾多企業對“便捷”AI的需求。云易捷AI一體機無疑滿足了這一點,讓沒有自研AI大模型能力的企業們,不必擔心落后于大模型浪潮。
夯實企業云原生基礎 推動應用架構轉型
當下,大模型在行業場景的落地寥寥,如果說企業“大模型+行業”嘗試是如摘星一般的探索,打造先進的IT架構,真正提升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就是腳踏實地,夯實發展之基。
中國信通院認為,云原生是新一代數字基礎設施。過去十年,隨著云計算的普及,云原生在經歷短暫的萌芽期和發展期后迅速進入爆發期,對企業的技術架構、軟件架構產生了顛覆性變化,重塑了企業IT架構。
青云科技云易捷產品經理曹振表示,企業在對應用程序進行云原生架構改造時,對容器云平臺建設需求集中在四點:
1、支撐激增的業務訪問。一些互聯網業務無法準確預測訪問的峰谷時間段,要求底層IT資源具有彈性擴展的能力,能滿足承受突然爆發的大量訪問。
2、應用程序開發能快速迭代上線,并且能對接現有的應用發布體系、持續集成系統、應用建模規范等接口的對接。
3、降低IT系統運維成本和管理復雜度。要求容器云集群具備管理大規模容器集群的運維能力,能夠自動管理容器的生命周期,監控容器運行狀態,可以及時的發現和自動處理異常情況。
4、跨平臺部署。一些大型企業用戶不希望被一家廠商綁定,要求允許容器應用在不同云廠商之間靈活遷移和部署,并要具備容災能力,保障業務系統連續運行。
青云云易捷與時俱進、應需而變,將上述需求落實到最新版本的云易捷容器集群。
云易捷容器集群架構
從架構看,云易捷容器集群底層為融合了計算、存儲、網絡與安全的云易捷超融合平臺;核心層可以利用基礎層資源通過可視化操作步驟,快速構建K8s集群;基礎功能層為K8s集群管理和應用管理的功能套件;應用層支撐業務應用改造,實時掌握容器工作集群的健康情況,提供資源分配自服務化。
云易捷底層laaS資源的使用,使集群具備自動伸縮、按需分配等能力;內置KubeSphere等可視化集群管理工具,在界面輕松實現復雜功能的快捷操作;集群可對接多種開源在線服務及產品,可管理不同環境、多個廠商的K8s集群。
這些讓云易捷容器集群具備彈性、簡單、自由的特性,實現:應用容器化、應用編排、資源調度、應用監控、應用商城、CI/CD工具,有效幫助企業完成應用程序云原生的改造工作。
“以容器為核心,讓企業的應用程序改造更安全可靠,助力企業基礎數字架構的躍升”曹振這樣總結云易捷原生集成容器集群的作用。
實踐真知 打造新一代云基礎設施
青云科技與2015年首次推出超融合產品,根據市場需求持續迭代,云易捷產品線于2019年正式發布,定位為“專為中小算力規模打造的輕量化私有云產品”,如今已經推出5個產品:云易捷超融合、云易捷一體機、云易捷AI一體機、信創云易捷、云易捷虛擬化。
無論是AI大模型、超融合、虛擬化,還是云原生容器平臺,價值都在于應用,在于去企業多樣化的實際業務場景中發揮作用。
以制造業場景為例,水泥廠多建在偏遠山區,廠內數據中心經常停電斷電,業務數據容易丟失,業務往往部署在傳統的FC架構上,基本是單機部署,業務數據不互通,集群擴容復雜,缺少專業IT運維人員。
云易捷有的放矢,形成了制造業解決方案:采用分布式架構部署,能承載多類型應用,具備高效敏捷的業務交付能力;針對易停電情況,對外置UPS電源有效監控,停電時整個集群自動關機;簡化工廠現場運維人員對產品側的使用,由總部運維人員通過網絡統一對各廠資源巡檢等管理;架構健壯,極端物理情況下具有強大自愈能力,如集群整體斷電,來電后無人操作自動恢復,恢復成功率99.99%。
除制造業的一線業務場景外,在集團層面的IT建設與管理上,云易捷同樣表現出色。
湖南韶峰水泥集團在進行智能制造升級時,面臨IT架構升級困難、管理平臺不統一運維難的挑戰。通過采用云易捷超融合,韶峰水泥快速搭建了一套云就緒特性的超融合平臺,利用云易捷超融合架構天生的高可用、熱遷移、多副本等功能特性,承載生產數據連接等關鍵業務系統,增強業務穩定性。曹振表示,該方案升級擴展容易,初始規模為3融合節點,后期可平滑升級擴展,底層IT架構具有升級特性,可穩定升級到全棧企業云,全棧企業云與分支云易捷還可以產生聯動,組建具有分布式云特性的產品形態。
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很多,憑借“可靠、簡單、智能”的特性,云易捷產品已經在醫療、金融、制造業、教育等行業被廣泛使用。
仰望星空,要有響應AI大模型需求的前瞻性,腳踏實地,要深入了解各行業場景與痛點,將所有這些化為產品與能力,提供到偏遠的工廠,提供到邊緣機房,提供給一線運維人員,提供給無數企業客戶。
云易捷的目標是,讓產品成為新一代云基礎設施,人人都會安裝,會使用,會管理。
它正走在這條路上。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
本文素材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將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