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增長模型在我們的增長全景圖中,處于找到增長發力點的下半部分,那么在構建模型之后在應用模型時也會幫助我們找到聚焦領域。
No.1?什么是增長模型?
增長模型就是找到所有對北極星指標有影響的所有細分指標,并用一個簡單的公式,把這些細分指標聯系起來的過程。其實就是從北極星指標到細分指標的拆解過程。
為什么要構建增長模型?
1. 比如:大家都會玩游戲,在玩游戲時對游戲中的人物有一個指令輸入,經過游戲機或者電腦的處理 ,形成了輸入導致游戲人物或者劇情有個結果。所以想要控制輸入是通過控制輸入而完成的。
2. 比如:你想要減肥,改變體重是你的北極星指標。
通過可以改變控制的輸入變量 行為 去影響你的輸出變量 結果 也就是北極星指標
3. 比如:我們在做增長的時候同樣的道理。
你的北極星指標是日活躍用戶,我們很難直接做一些什么來提升日活,我們能做的是影響這些的細分指標,app下載量、用戶激活率、老用戶留存。
輸入變量:單一因素、團隊可直接操作、行為;
輸出變量:受多種因素影響,團隊不可直接操作、結果。
所以增長模型就是幫助大家把不可以操作的一個結果一個北極星指標,分解成可以操作的一些細分指標,然后大家可以通過細分指標改善最終的結果;
No.2?如何構建增長模型?
構建增長模型3步走:
舉例說明:對于網易云音樂是個聽歌的應用,所以:
- 第一步:北極星指標為總聽歌時間
- 第二步:繪制用戶核心轉化路徑
- 第三步:組裝增長模型
介紹兩個比較常用的增長模型框架:
1. 增長模型一應用:全鏈漏斗模型
總聽歌時間=應用下載量*首次訪問%*首次聽歌%*持續聽歌%*平均聽歌時長
比如說每天下載量30000,每天有50%人首次打開我的app,在首次訪問里的人有33%首次聽歌,持續聽歌人數5%(老用戶聽歌人數/老用戶總數(天))平均聽歌時長20分鐘。
全鏈漏斗模型:優點把影響北極星指標的主要細分指標都顯示出來,并標注轉化率,找到機會點,容易搭建。
缺點:不能直接計算北極星指標。
2. 增長模型二應用:因子分解模型
- 因子分解模型:優點把影響北極星指標的主要細分指標都顯示出來,并標注轉化率,找到機會點,容易搭建。
- 缺點:不能直接計算北極星指標。
No.3?如何應用增長模型?
1. 應用一:找到聚焦領域-四兩撥千斤的增長發力點
- 問題一:想要增長北極星指標,AARRR里可做的事情很多,如何決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 問題二:小公司資源有限,如何找到性價比最高的點將增長效果最大化?
案例一:Airbnb通過增長模型找到發力點
行業平均值這個指標如果不能提升到和行業一樣的水平,那么想辦法拉來很多流量其實沒什么意義很多都會浪費掉,所以在現階段這個點就是airbnb最重要的發力點。
案例二:Sass軟件用不同用戶分群,分解增長模型,尋找機會。
粗略的看起來好像發現除了使用購買率低一點,別的好像看不出來什么問題。這個時候比較有用的一個方法,我們按照一些重要的用戶緯度,把增長模型進行分解。
獲客渠道最重要的兩個部分是公號和廣告,客戶可能有大公司和小公司按人數來把增長模型進一步拆分出來,拆出之后可對比分析發現一些潛在的機會。
比如說付費廣告來源的用戶試用注冊率和購買率偏低但是訂閱長度卻很長,可能提示我們這個渠道并不是很多我們的精準用戶要想辦法提高精準程度,但通過這個渠道來源的用戶成為付費用戶后生命周期比較長,說明還可以優化這個渠道找到更感興趣的用戶不要盲目的追求流量。
再比如小公司的分解緯度試用購買率很低同時付費用戶訂閱的長度也比較低,那可能我們的軟件是不是不太適合小公司,可能是團隊合作的軟件對小公司來說訪問量雖然很大但對于他們需求并不大,那么大公司可能是我們主要發力的群組。
通過分群的模式分解增長模型對比不同的維度,他的增長模型的細分指標,也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改善北極星指標的機會。
2. 應用二:尋找具體的增長思路
- 問題一:業務很復雜,感覺千頭萬緒,不知道從何下手推動增長。
- 問題二:想要改善北極星指標,但是落實到產品、運營等還是沒有具體的想法如何做?
案例:淘寶通過增長模型簡化業務,尋找增長思路
為了提升訂單價或者讓用戶到達指定感興趣的頁面,增長模型很好的一點是把復雜的東西抽象化,反而比較容易理清思路。
3. 應用三:指導指標拆分和團隊協作
- 問題一:作為增長負責人,定了北極星目標,如何把活分下去,并保證執行團隊和我的思路一致減少失誤?
- 問題二:作為執行團隊,如何清晰的知道自己的任務,可以在快節奏的日常工作中作出正確的決定?
- 問題三:如果公司里有多個團隊合作推動增長,如何保證大家勁往一處使?
通過增長模型把北極星指標拆分為細分指標。
常見的因子分解增長模型框架:
- 橫向分解:先按照用戶群組,通過“加法”分解
- 縱向分解:在按照用戶漏斗,通過“乘法”分解
注意⚠️:拆分細分指標關鍵
遵循MECE原則:
- ME:相互獨立,每個細分指標完全獨立(避免后續分配給團隊時互相打架)
- CE:完全窮盡,細分指標涵蓋影響增長重要因素(避免增長中的盲點)
協作模式一:每個跨功能團隊單獨承擔一個細分指標
協作模式二:多個團隊合作推動同一細分指標
細分指標還可以進一步拆分,以新用戶量為例:
目標:年度新用戶數量50萬
新用戶量=運營渠道獲客團隊(40萬)+BD商務合作團隊(5萬)+產品推薦團隊(5萬:比如老帶新功能等)
運營渠道獲客團隊為負責新用戶指標主要團隊,BD和產品為支持團隊。
案例:網易的多團隊如何協作推動增長
情景:商業化部門將年收入目標,拆分到各個產品線,在單個產品線收入目標下,需要有好幾個部門來協作如何推?
第一次嘗試:各部門背獨立KPI,但出現各部門指標互相影響的情況下,比如廣告部收入指標漲,但產品部用戶活躍指標降,部門之間難以及時溝通,每個團隊都是領域專家,但是匯集到一起反而降低產出。
第二次嘗試:成立用戶增長中心,改成OKR模式,各部門首先有一個共同的北極星指標,同時給產品部、體驗部拆分不同的細分指標,保證細分指標之間沒有交集,團隊不能考慮僅僅提升細分指標還要最終支持北極星的增長,避免了互相傷害的情況。
總結:構建和應用三種增長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