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以來,移動出行領域出現了一些新動作,摩拜單車和ofo在背靠騰訊、阿里的基礎上,正謀求和更多行業巨頭“聯姻”,在對方App上增加騎車入口。而行業巨頭們也樂于和共享單車們合作,因為他們可能會帶來可觀的流量。
除了共享單車,移動出行領域的網約車近期也動作頻頻。在北京,網約車新政過渡期已經結束,步入合法經營的網約車們,下一步將要考慮的是如何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
在摩拜單車(以下簡稱摩拜)推出小程序、躋身微信第三方服務“九宮格”,以及ofo小黃車(以下簡稱ofo)接入滴滴、支付寶后,不論出于何種意圖,共享單車平臺似乎正在爭奪更多入口。
上周五(5月19日),摩拜宣布開啟“摩拜+”開放平臺戰略,引入戰略合作伙伴,合作的第一步就是要把自己“打包”接入百度地圖、神州專車、華住酒店等App。
“摩拜和ofo已經各占了微信和支付寶,差不多已經解決了大部分(流量)問題。”億歐創始人黃淵普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如果新增加的接入方本身流量有限,某種程度上,則甚至屬于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占位,不會是影響競爭的主要因素。未來共享單車市場最終拼的還是線下運營能力。
摩拜單車“廣撒網”
一邊是共享單車鋪向大街小巷,用戶調侃“調色板不夠用”,一邊是騎車這個相對高頻的短途出行應用本身開始爭奪更多入口,尤其ofo和摩拜動作最多。
近日,摩拜宣布開啟“摩拜+”開放平臺戰略,并公布了首批引入的戰略合作伙伴。這一名單包括中國聯通、招商銀行、中國銀聯、百度地圖、悅動圈、神州專車、華住酒店、富力地產等8家行業品牌,涉及電信、金融、出行、健康、酒店和地產等領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留意到,摩拜對其開放戰略劃出了三個關鍵詞——大數據、生活圈和物聯網。現階段的合作方式主要表現為,接入更多入口。比如,運動社區悅動圈已經上線了摩拜的入口,其他合作伙伴如中國聯通、中國銀聯、招商銀行、華住酒店等,都計劃在各自App內增加“掃一掃”解鎖騎車功能。
據悉,百度地圖將于5月底在“步行”和“騎行”模塊下加入摩拜入口,并計劃將該服務與“公交”查詢功能相結合,優化換乘路線。神州專車也計劃接入摩拜的服務。
共享單車平臺尋求更多入口,這樣做的目的和價值如何?
“之前大概一方是騰訊,一方是阿里,雙方都是要推移動支付。但是對其他玩家(接入方)來講,本身的流量并不大。”黃淵普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
黃淵普分析,首先,對于很多App來講,接入摩拜或ofo,相當于對自身的業務補充,加了一個小功能,被大推的可能性不大。其次,共享單車服務的客單價低,嫁接的合作方必須以高頻為前提,才有可能通過大訂單量薄利多銷。而對于華住酒店或富力地產等合作方來講,共享單車是風口上的東西,合作有品宣噱頭。
未來仍要回歸線下運營
5月19日,摩拜單車聯合創始人兼CEO王曉峰對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公布了一組數據:目前,摩拜所覆蓋城市超過80個,所提供智能共享單車的數量超450萬輛。同時,一個值得關注的信號是,目前摩拜超過50%的每日新增注冊用戶來自微信小程序。
而ofo方面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中旬,其已在全球4個國家、100個城市同步運營,連接車輛近500萬輛,用戶累計騎行達10億次。而此前,ofo在獲得滴滴出行戰略投資的基礎上,已于4月底接入了后者。
另一端,“摩拜+”開放平臺戰略除了接入合作方App,還有意和合作企業探索提供增值服務。按其公布的構想,以中國聯通為例,未來后者用戶的沃信用分在達到一定標準后,可享受“押金沃代付”優惠、騎行費用最高全免并可獲贈流量。此外,雙方還計劃在會員權益體系互通、摩拜用戶專屬通信產品、線下聯合、大數據等方面展開合作。
通過尋求不同領域的合作,未來共享單車有沒有更多新玩法,比如在數據打通,甚至物聯網方面有所作為?
黃淵普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分析稱,能否實現構建物聯網還不好說。而在數據層面,以摩拜的動作為例,如果能夠建立更龐大的賬號體系,合作這個事情本身是有意義的。從此角度來說,QQ、微信和微博,都是基于社交建立起了各自的帳號體系。而摩拜能否建成自己的帳號體系,也取決于它是否能成為一種基礎服務,從目前來看,如果和上述社交平臺相比,有差距也有一定難度,因為騎車會受群體、年齡、季節等限制。不過,如果共享單車平臺能把不同維度的數據收集起來,這些數據將可以形成一種財富,但是這里面還要看各方合作的深淺程度,比如數據能否打通、流通。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在前端爭入口、搞活動吸引用戶等,在供應鏈方面,共享單車也在“劃地盤”。比如,年初時,摩拜與富士康達成戰略合作;4月,ofo與自行車制造商富士達簽署戰略合作;就在本月初,ofo又與另一自行車品牌鳳凰戰略合作。
在黃淵普看來,共享單車市場的競爭,最終將取決于線下運營能力。單車對運營能力的要求,其實比滴滴做打車的能力要求更強,所以還是要看誰運營線下的能力更強。目前來講,線下的損耗、線下的調度、線下怎么把車和人更加高效的匹配等能力,可能是最核心的。
黃淵普認為,殘酷激烈的后果是“殺敵一千,自毀八百”,所以兩家最后可能會合并。騰訊研究院網絡空間研究中心秘書長張孝榮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也曾分析,這個市場競爭激烈但又十分碎片化。目前來看,一家平臺往往只能滿足部分城市的需求,因為各地城市往往有自己的管理政策等。但最終走向,或將由一到兩家平臺統一市場。
特別提醒:本網信息來自于互聯網,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